十使

十使
[lang id =1028]十大惑; [lang id =1028]十根本煩惱 The ten messengers, deluders, fundamental passions; they are divided into five sharp and five dull; the five [lang id =1028]鈍使 dull ones are desire, hate, stupidity, pride, and doubt; the five sharp [lang id =1028]利使 are [lang id =1028]身見, [lang id =1028]邊見, [lang id =1028]邪見, [lang id =1028]見取見, [lang id =1028]戒禁見, v. [lang id =1028]見.
* * *
十使又名十惑, 亦名十根本煩惱。 此又分為二種, 貪嗔痴慢疑五者稱五鈍使, 身見、 邊見、 邪見、 見取只、 戒禁取見五者稱五利使。
* * *
﹝出法界次第﹞ 使即驅役之義。 謂此貪等十使, 皆能驅役行者心神, 流轉三界生死也。 (三界者, 欲界、 色界、 無色界也。 ) 〔一、 貪使〕, 引取之心名為貪。 謂於一切物及順情之境, 引取無厭, 是為貪使。 〔二、 嗔使〕, 忿怒之心名為瞋。 謂於一切違情之境, 即起忿怒, 是為瞋使。 〔三、 癡使〕, 迷惑之心名為癡, 謂於一切事理, 無所明了, 妄生邪見, 起諸邪行, 是為癡使。 〔四、 慢使〕, 自恃輕他之心名為慢。 謂由恃己種姓、 富貴、 才能, 輕蔑於他, 是為慢使。 〔五、 疑使〕, 迷心乖理名為疑。 謂若修戒定等法, 不別真偽, 暗鈍無明, 猶豫無決, 是為疑使。 〔六、 身見使〕, 謂於名色陰入界中妄計有身, 強立主宰, 恒起我見, 是為身見使。 (陰即色受想行識之五陰也。 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, 色聲香味觸法六塵, 根塵相入, 故名十二入也。 界即六根、 六塵、 六識之十八界也。 ) 〔七、 邊見使〕, 謂於斷常中, 執斷非常, 執常非斷。 但執一邊, 是為邊見使。 (斷常者, 謂外道妄計此身死已不生, 故名斷見; 復計此身死已後當再生, 故名常見。 ) 〔八、 邪見使〕, 謂邪心取理, 不信因果, 斷諸善根, 作一闡提行, 是為邪見使。 (梵語一闡提, 華言信不具。 ) 〔九、 見取使〕, 謂於非真勝法中, 謬計涅槃, 心生取著, 及行道之時, 雖入種種觀門, 而真明未發, 謬計所得為真、 為勝, 心生取著, 是為見取使。 (真勝法者, 謂佛之正法, 為真、 為勝也。 梵語涅槃, 華言滅度。 真明未發者, 謂本性之明, 未顯發也。 ) 〔十、 戒取使〕, 謂於非戒中, 謬以為戒, 取以進行; 如外道妄持雞狗等邪戒, 執為正戒, 是為戒取使。 (雞狗戒者, 謂外道妄計前世從雞狗中來, 即獨立、 噉穢, 而行苦行也。 )
* * *
又名十惑, 或十根本煩惱, 即一、 貪, 貪愛五欲; 二、 瞋, 瞋恚無忍; 三、 痴, 愚痴無明; 四、 慢, 驕慢自大; 五、 疑, 狐疑猜忌; 六、 身見, 執取五蘊根身; 七、 邊見, 執取常斷二見; 八、 邪見, 謗無因果, 壞諸善事; 九、 見取見, 執持成見, 非果計果; 十、 戒禁取見, 執持不正戒, 非因計因。 前五是五鈍使, 後五是五利使, 使是煩惱的別名, 因煩惱能使眾生流落於生死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написать реферат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